设计一栋楼,不只是完成一门课的任务,更像是在“演练”我的职业未来。
曲直还记得,那门课从零开始,要和同组同学一起规划建筑结构、电力系统、预算材料、做出完整的建筑提案的学习经历。
学生姓名:
曲直(Steven)
国内院校(本科前两年):
河南工程学院
海外院校(本科后三年):
堪培拉大学
留学经历:
- 2019年8月来到堪培拉,在UC College进行了为期20周的语言课程
- 2020年开始,正式开启本科后半段课程的学习之旅
- 2023年本科毕业
- 目前在堪培拉本地的建筑公司工作
就读专业:
建筑工程管理本科学位
(Bachelor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)
01
从课堂走向本地建筑行业,
一条“对口”的职业道路
曲直(Steven)毕业于堪培拉大学建筑工程管理专业(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),目前在堪培拉一家本地建筑公司,从事工程造价相关工作。他也是团队中为数不多的国际面孔之一。
曲直目前的工作内容与在UC所学高度契合,涵盖了工程造价评估、建筑测量、项目管理、招投标流程等多个领域。
“很多我现在做的事情,其实在大学课堂上已经接触过了。UC的课程学习让我在入职时少了很多摸索期,也更清楚地知道每一步的流程背后意味着什么。”
就比如,最让曲直印象深刻的一门专业课,要求他和同组成员从零开始,共同设计一栋完整的建筑。从结构、选材、电力、防火系统,到成本预算与施工计划,每一步都要在小组中反复讨论、实地查阅并达成共识。
“那不仅是一门课的作业,更像是在演练一场真实的工程项目。过程中有争论、有推翻,但也有解决方案带来的成就感。”这段经历也极大锻炼了他与不同背景成员的合作能力,为之后走进多元文化的职场打下了基础。
02
从“被讲授”到“主动出击”:
UC课程锻炼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
经历了国内两年课程和在UC的三年学习,曲直深刻感受到了两种教学风格的差异:
在国内课堂,大多数时候是老师讲、学生听;而UC的教学则强调参与感,注重讨论、案例拆解和研究逻辑,每一堂课都像在‘练脑子’。
从Lecture到Tutorial,UC的课程安排层层递进,不只是传授知识,更锻炼了他的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。特别是在Tutorial环节,小组讨论与项目协作是标配,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知识点,更要学会用团队的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:
比如遇到一个实际场景,你不能只说‘我不懂’而等老师给答案,而是要自己找资料、查法规、跟小组一起反复沟通讨论,最终拿出一个靠谱的解决方案。这种‘主动出击’的训练,是我以前不太熟悉但非常受益的。
在这种教学氛围下,他也逐渐建立起面对挑战时“多角度拆解问题”的思维方式。而这类软实力的提升——包括英语表达、跨文化沟通、团队协作等——也成为他步入职场时极为关键的助力。
03
堪培拉很美很静
让我更加专注
在堪培拉大学的几年,曲直选择入住校内学生公寓UC Lodge的Studio。一个带有独立卫浴与厨房的小巧空间,陪伴他度过了语言学习与专业课的高强度时光。
@曲直
“我不太喜欢和别人合住,Studio的独立空间让我生活节奏掌握在自己手里。想做饭就做饭,有问题也能随时下楼找Reception,挺方便、也很安心。”
相较于热闹的悉尼与墨尔本,他更喜欢堪培拉的“安静与沉淀”。曲直说:“正是这种‘无干扰’的氛围,让我可以专心学习、思考,也更容易建立起规律的生活节奏。”
在学习之余,曲直也会参加本地活动,比如花展、热气球节等节庆活动,让生活保有仪式感。他曾参与中国大使馆的交流活动,也在多个课题项目中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队友合作。
在多元环境中学习与生活,不仅提升了沟通能力,也在潜移默化中,打磨了他的自律、专注与成长的节奏感。
04
留学,不只是学历提升
而是一种“全方位的成长”
从语言起步、适应课堂、走进职场,到如今在本地建筑公司承担起项目职责,曲直完成了一次“从学生到专业人士”的完整转变。
刚来到UC时,语言表达尚不熟练,学术模式也全然不同。面对满篇的学术知识,只能一点一点啃。生活上,从做饭到社交、从住宿选择到时间管理……每一步都需要独自决策,独自承担。
@曲直
“出国留学,其实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么Fancy、那么光鲜,更多时候你面对的,是一个个真实而复杂的挑战。这段路,其实是一场全方位的进化。”
从零开始设计一栋建筑,
也慢慢搭建起自己的未来。
曲直说,他不会忘记那些在UC度过的时光——从课堂上的激烈讨论,到小组作业里的配合与协作,再到毕业那一刻的释然与成就。
*图片来源于:曲直
The End
